◎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
自马克思主义在一百多年前第一次照进旧中国的暗夜长空,自陈望道废寝忘食挑灯夜战翻译《共产党宣言》,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逐渐成为中国先进人士的共识,真理的魅力就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黄旭华立足科研岗位,隐姓埋名三十年,造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终让苍龙遨游四海。
第三次飞跃正在逐步解决强起来的问题,我们终将实现孜孜以求的民族复兴之梦。中国人历来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贯通古今中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通过愚公移山、久久为功,通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效应对随时出现的各种风浪考验,真正做到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准确求变,在变化中掌握先机,推动各项事业行稳致远。先进理论持续发展、创新和深化,第一次飞跃解决了站起来的问题,从此中国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命运,成为安身立命的港湾。从扎根乡镇半个多世纪、八十多岁仍在任上的平民书记吴金印,到把扶贫路当作长征路、牺牲时年仅30岁的农村干部黄文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
从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到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翘首以盼,国富民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新载体新阵地助力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深入基层。
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惊艳世界,向全球展现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从《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等文化殿堂相继落成……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勃勃。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先后出台,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口,主流媒体在时代变革中破茧蝶变。
重视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求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实地考察千年古祠,深有感触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2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察,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讲好中国故事,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2023年4月,春天的广州,繁花似锦。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站上新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意气风发、昂首前行,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引领一批又一批时代新人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和社会格局深刻调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中非合作论坛、上海进博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经验……一个亘古亘今、日新月异的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守正创新的精神,扎根于中华大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今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山西运城博物馆,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在这一正式开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大幕的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席话振聋发聩: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这是两个结合重大论断首次正式提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2022年10月28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标定目标,明确任务。放眼神州,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各类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时代文化事业生机盎然,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东方文明古国阔步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此后,两个结合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次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强调,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一部部充满力量的文艺作品,奏响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央主要媒体推出的第一观察一见时政新闻眼等品牌栏目,让理论普及范围广度不断延伸……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神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展厅里,总书记频频驻足,有时看完正面,还缓步绕着展柜,察看文物的不同侧面细节,感慨道: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肩负新使命,更加自觉坚持两个结合——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京剧、昆曲等洋溢着中国风的演出不断亮相国际舞台,国产影视剧海外热播,舞蹈、杂技、美术以及民间文艺接连走出国门。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国之盛典,激发起亿万中华儿女爱党爱国的澎湃共鸣。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清醒冷静的叩问,贯穿着对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远虑深谋。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是2023年5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园拍摄的中国—中亚峰会欢迎仪式。
2019年1月1日,一个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新思想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亮相,上线三个月注册用户就突破1亿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在田间地头,新农人们寒耕暑耘、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
心系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地标、探寻文明根脉,对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念兹在兹。人在哪,凝心聚力的重点就在哪。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0:58天狐定制
2025-04-05 10:55天狐定制
2025-04-05 10:13天狐定制
2025-04-05 09:48天狐定制
2025-04-05 09:39天狐定制
2025-04-05 09:14天狐定制
2025-04-05 09:05天狐定制
2025-04-05 08:50天狐定制
2025-04-05 08:21天狐定制
2025-04-05 08:20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